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正文

韦启昌谈叔本华作品翻译:原作凝练深刻,只做复述无需评论 世界观热点

来源 : 澎湃新闻    时间:2023-04-04 17:08:57

叔本华的作品传入中国已有百年,随着他的作品被不断地翻译和出版,越来越多的读者接触到这位哲学家。2019年至202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韦启昌翻译的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第1、2卷,以及《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和《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等,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有了中译本。

《附录和补遗》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资料图】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其中,《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两卷,每卷分为四部分,即本体论、认识论、美学和伦理学,这本书是叔本华哲学的主要著作。像书名所表示的那样,叔本华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即意欲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不可见的意欲是世界的本质,可见的表象世界则是意欲派生出的虚幻的部分。《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所收的是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叔本华认为,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即同情心是道德的推动力,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它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作为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发展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

《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晚期的封笔之作,也是他获得哲学家声誉的成名之作。“附录和补遗”的意思即“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叔本华解释了书名和内容:“这些是附带的作品,是后来的岁月结出的果实……从某一侧面阐释了我的哲学。”《附录和补遗》共两卷,第一卷是“附录”,即“短篇哲学文章”,主要是对哲学史、大学的哲学、命运和鬼魂现象的分析;第二卷是“补遗”,主要是对意志哲学的补充论述。

尽管叔本华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韦启昌在广州举办了一场读书活动,韦启昌与读者分享了二十多年翻译叔本华作品的经历和收获。

韦启昌韦启昌谈道,从1982年在《读书》杂志上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名字起,就开始阅读他著作的中译本。因不满意当时出版的节译本的翻译质量,他转而开始阅读并翻译德文版的叔本华作品。从2001年出版德文版的全译本《人生的智慧》开始,在二十多年里,韦启昌翻译出版了200多万字叔本华的作品。

《人生的智慧》面对网络上有关叔本华的奇闻异事和各种称为叔本华的名言警句真假难辨,如果没有读过叔本华的著作,就可能以讹传讹。对此,韦启昌从自身的翻译经验出发,对读者提出了阅读叔本华著作的几点建议,其一就是尽量阅读叔本华的原作而非二手的解读。韦启昌认为,叔本华的文字极为凝练,“比如我读到他以两页文字写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观点新颖。仅仅两页文章,当我放下来想要复述时发现很难,他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例子、证明很短,但非常准确。”由此,多年来,韦启昌的翻译只是尽量将叔本华的原话“复述”出来而不做评论,“因为他的原话已经最简单、最直接、最精确地说出了他的想法,并且他的语言又很好。”

“此外,叔本华建立自己的哲学观念时是一整套的,不是散乱的,以《人生的智慧》为例,总有读者说这本书肤浅,其实他是有了整套世界观以后,按照这个世界观自然就得出应对各种情况的办法,大匠运斤,灵活自如。”韦启昌分享道。

韦启昌也认为,叔本华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深奥的道理,并且常读常新,所以读者也可以随时从任何一页开始,享受思想的愉悦。

韦启昌也和读者交流了他的翻译经验,如叔本华的主要概念wille为什么翻译为“意欲”,他所说的“孤独”“庸俗”“精神愉悦”“痛苦”“无聊”“节欲”“天才”等原义指什么,“人的财富”到底应包含哪些内容, “人生的智慧”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等等。

韦启昌在最后的荐书环节谈道,“《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看起来人人都不会买的,但是其实这本书非常好,第一篇《论人的意欲的自由》,就是说人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什么是不是自由的,你了解这以后,就会反思人和这个世界的事情的发展是不是它有一定铁定的规律;第二篇《论道德的基础》,谈道德的基础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局限在哪里,你读懂了以后,性格会变得很通透的。”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