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些年,陪诊服务在一些城市渐渐兴起。有媒体调查发现,由于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等缺乏统一规范,目前该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纠纷隐患广泛存在。如何让这一新兴业态走向规范化,成为现实课题。
随着医学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医院的科室设置也愈发精细。这让诊疗更具针对性的同时,也导致一些人弄不清自己该挂什么科、该找哪位医生。特别是知名医院里,科室林立,人流如织,就诊、检查、缴费,免不了跑上跑下,很容易犯迷糊。若是患者再不熟悉智能系统,无助感就更强了。很多“空巢老人”“单身青年”都坦言,“孤独求医”是一大生活痛点。应运而生的陪诊服务,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就诊建议、全程陪诊,还能有效“助”诊,提升患者问诊效率。可以说,高质量陪诊服务是医疗体系运转的“润滑油”,值得肯定和支持。
但诚如记者调查所示,陪诊属于新兴服务,现在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问题隐患显而易见。一方面,准入门槛几乎没有,所谓陪诊师的来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就是“黄牛”的马甲,这就导致服务质量差异很大。另一方面,患者与陪诊师之间是一种雇佣劳务关系,但医院在提供一些医疗服务时,要求患者与陪同人是亲属关系。扮演“临时家人”又不是家人,模糊的边界、尺度和角色很容易带来患者、陪诊师与医院三方之间的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陪诊服务多是口头约定,缺少规范合同,责任和义务划分也成了笔糊涂账。
规范化才能让陪诊服务行稳致远。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将“陪诊师”纳入新职业目录,只在2020年6月发布的9个新职业信息中有类似的“社群健康助理员”。期待相关方面能因势利导,尽快制定相关规范,促进这个职业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人的刚需得到满足。
换个角度看,陪诊师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公共医疗体系在服务便利性上还存在差距。医院空间设计能否简单些?挂号缴费的适老化改造是不是不够到位?分诊指引可不可以再明确一点?总之,方便就医是人们最朴素的诉求。不断补齐短板,改善就医体验,相信能为更多患者带去温情和安慰。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