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城市房地产数据、城市房价排行、房价涨跌数据,前往中指云查看→
(资料图)
4月25日下午,新华社发了一个简短的消息:自然资源部部长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这意味着什么?
报道里用一句话做了总结: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还有,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7.9亿多本,不动产登记信息高达15亿多条。
大部分观点,都把“统一登记”解读成“房产税要来了、反腐利器、打压房价”。
这似乎证明了一种心理:大家太期待有一个脚踏七色祥云的盖世英雄从天而降,一股脑把问题全都解决。
事实上,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项极其严肃的,保障基本物权的,堪称经济社会发展基石的制度。
如果说对高房价,炒房投机能产生抑制,那也只是买一送一的附加作用。十年磨一剑,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不动产,不是单单指房产。大家可以看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都算。
如果只是为了实现收税目的,那早就实做到了。2018年6月16日,自然资源部宣布,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经实现全国联网。但是,宅基地使用权呢?森林所有权呢?海域使用权呢?耕地林地草地的经营权呢?不动产的交易权、抵押权呢?要把960万平方公里所有不动产的权利登记在册,宣告于世,这并不容易。
原来的不动产登记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各自为政,权责不分。原来你买了房子,在房产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还得到国土部门办《国有土地使用证》,实际上就有了两本证书,纯属多此一举。农村居民住房要到国土部门办《集体土地使用证》,承包山林树木、鱼塘、滩涂的,又得到林业部门、渔业部门办产权证。这个时候就出问题了。有的部门是垂直管理,有的部门是地方管理,推诿扯皮很常见。不同的登记机关既是权利的登记者,又是权利内容的审核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部门多,寻租就多。还有,一片地里,既有林地和耕地,又有养殖水域和村落,登记的任务又重又繁琐,很多都是抽调的非专业人员,部门之间测量标准都不一样,很容易出现误差。登记有误差,不专业,就会有纠纷。
我看过一个例子,湖北一个村,90年代初的时候,林业站跟村里签了征用5500亩山地的合同办林场,约定造林之后返还1100亩的林地。可后来林业站放了鸽子,既不返还林地,又不给现金补偿,反而抢先把林地所有权登记到自己名下。转到名下还不够,又把林地转包给一家林业公司经营,村里当然不乐意了,中间不知道找林业站了多少次。这一拖,就是32年,直到今年才解决。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时间线,就知道要做成这件事的难度系数,要比房产统一登记大的多。
第一个时间点是2007年,《物权法》就提出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但是,因为牵连太广,工作量巨大,整整8年时间,进展都非常缓慢。直到2013年,明确提出房屋、林地、草原、海域、土地登记都由一个部门负责。
具体怎么搞呢?
原来的国土资源部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当时的地籍管理司司长叫王广华,是首任的不动产登记局局长。对,就是4月25号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现任的自然资源部部长。
第三个关键的时间点,是2014年11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颁布。为啥到2023年才宣布完成统一登记?范围之广,全国的县区乡镇。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房管,民政,财政,税务,工商,统计都要打通。所以,把不动产统一登记仅仅只局限于收房产税这一块,格局还是太小。
有个专家叫郧文聚,专门说过这个话题: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中国历史上的老大难问题,只有明朝的鱼鳞册搞得比较成功。
房价、反腐和征税,都没说到点子上。最关键的一条,是权利链条能够连起来。权利链条不清楚、权利边界不清楚、权利内涵不清楚,想让不动产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记在薄上的叫籍,籍反映的是权。市场化的基础是什么?就四个字:产权明晰。普天之下,江河湖泊,草木大地,都是资源,都是不动产,有恒产者才有恒心。你在市场交易的东西是不是你的,谁来保证?买卖双方交易,你怎么知道这财产是别人的?
房地产的抵押,土地承包,房屋买卖,做贷款,资产证券化。集体土地入市,小产权房,征地拆迁怎么搞?每个地区的住房数量和质量差异,空置多少,装电梯的多少,老房子有多少,保障房该怎么建?更进一步,转移支付往哪些地区倾斜,社保体系应该给哪些人群保障,人口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方向在哪。把所有不动产登记在册,是一切一切的前提。
如果说这件事能顺带着推进房产税乃至遗产税一大步,那也只能说: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有意为之。所以,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这是一个更适合法律区UP聊的法理问题。降房价、反腐,收税,这是统一登记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财经UP信马由缰的解读,大家看看也就图个乐。
当然,房屋统一登记,一定是对收税有利的。过度依赖旧模式,是房地产税迟迟难以面世的原因。土地卖不出去,是新税源补充土地财政缺口的理由。央媒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倒逼地方土地财政转型,这是“发展方式之争”。
不管早来晚来,房地产税一定会来。这并不是重点。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借由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全民热搜,我们可以窥见:大家似乎都不在意征税面积怎么算,税率多少,试点城市有几个。大家在意的,是自上而下的风向,是国家意志的推演,是山雨欲来的渴盼。这真能称得上“众望所归”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